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好命的定義在那裏?

 

天地人三大因素無縫配合才算好命






2016年半年還未過,世界樂壇巨人一個接一個倒下,的確令歌迷心寒。這個月廿一日,「紫雨」一曲成名的王子(全名是Prince Rogers Nelson)的猝逝,對歌迷増添了重大打擊。王子仍在世界巡迴演唱中,起因只不過是感冒,而且,比較上,他仍年輕,五十七歲。一說因爲當時打錯針,這纔是元凶。


網上看到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死者身邊常有占星師(事實上,不少名人的顧問名單,往往包括占星師),是否可以逃過一劫呢?隨即有占星師認爲,趨吉避凶是成立的。


我個人的看法:當然會有所幫助的。但我想談論的,是時間這個問題。命運的「運」,就是時間。不過,不可不知,我們不能單獨談時間,還有另一個元素,那就是空間。當我們占測星盤,一個合格的占星師能參悟一經一緯,一陰一陽,一坤一乾的密切關係是必要的。不期然想起古人的登高習俗。南朝梁人吳均之的《續齊諧記》其中一段記載是這樣的:東漢時代汝南人桓景追隨費長房學道術,有一天費對桓景說:「九月九日,海南當有大災難,務必縫制絳色(深紅色)布袋內盛茱萸繫於臂上,並登山飲用菊花酒,此禍可消。」恆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豬羊皆死。


登高的寓意就是,特定離開一個空間,既然進入另一個空間,必然改變了時間,這樣,原來發生的事情,自然有所改變。猶太人也有類似的故事,一位能人對商人甲說,某日不宜前往A 城談生意,因為死神正等著他。但商人甲認為這是宗大生意,不能錯失,於是與對方改地方,在B 城進行交易。但他依然遇上了意外。何解呢?原來死神臨時想去B城走一趟,看到商人甲露臉,固然猛然醒起他的死期應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可見,人本身的業帶來的因素, 是不能忽略的。


一位客戶手持兩個星盤問我,「我想知道,我與某女士的星盤是否十分合襯呢?」參詳之後,星盤上日月火金的位置,都十分和合,他於是說,「為何我和她之間不能發展為情人呢?」其實,答案好簡單,二人之相遇,不在適當的時間。所謂「緣」就是這樣,緣合,就會走在一起,不過,這個「走在一起」,並不表未,從此幸福快樂一生。不少人都會這樣,「美滿」地遇上了,卻「傷痛」地收場。 這說明,時間合,但彼此的星盤元素根本有異。


占星之學是研討人與時間空間的關係,命與運的因因果果的一門大學問。但別忘記,人本身的業帶來的因素,也要計算在內。所以說,天(時)地(空)人(業)三者全合,才算是好命也。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馬瓊珠的繪畫哲思

【訪問交流Mode】如果你對於香港新一代畫壇有所涉獵,可以說,是沒有可能不認識這個名字:馬瓊珠,Ivy Ma. 前年2013年,她奪得最佳青年美術大獎。於2002年獲取英國利茲大學視覺藝術碩士學位,主修女性主義理論與實踐。她的作品曾入選香港藝術雙年展 (2005) 並獲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馬瓊珠曾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 (2007) ,近年還參與藝遊鄰里5的巡迴個人展覽計劃 (2011)。這只是部分的資歷。



Ivy 與她可愛的千金

在創作上,她曽致力許多層面的嘗試,不單是裝置,還有攝影,素描,繪畫,最重要的是,在作品的背後,她建立了個人獨特的哲思。對於我個人來說,也許她不知道的,我偏愛她在部落格隨寫的 poem and sketch, 尤其是後者有關身體的的一駔素描,每一幅都具有極度性感的層次。

不妨引用以下其中她的一個展覽「數字靜止」的評論短文,幫助大家了解一下Ivy 作品。(其實,只要大家google 一下她的大名,有關的資料無處不在。例如

從她的 blog:http://www.perhapsolitude.blogspot.com

大家可以找到她更多的文字及作品的豐富資料。

作 品「Walking Towards」為此組系列定立創作取向。被原子彈毀滅的海港中,一組細微像素示意着一個渡橋人,也同時支配了整個畫面的構圖。影像源於廣島和平紀念資料 館;藝術家把圖像內裡的部份空間刮除,再以顏料覆蓋在上面。馬氏憑敏銳的直覺去剪裁和變換圖像並與其本質進行緊密對話;在過程中歷史在紙上有如被一層一層 的移除。另一標題作品「數字靜止」是一組所謂自然界完美的編碼 - 費氏數列的號碼牌。沙膠磨滅的痕蹟和一層渺小的墨點為畫面營造出深淺效果,而一些線索例如鈕扣和衣領則提示着觀者這些原來是懸掛在胸前的編號牌。新一系列 作品以「現在」刺穿「過去」也同時顯露出對未來的憧憬和渴求。馬瓊珠深刻地提出「追憶」是一個消除虛空的無休止練習。也許,這些練習最終可以帶領我們找到 真正的解放。 



 **藝術固然對於你是生命重要的一環,但這條路,你選擇如何走下去呢?應該說得清楚一點,如何用你的方式走下去?

做藝術是奇怪的事情,特别是在時間空間的概念上。我其實更多的時候,沒有看見一條路,也不知自己在行,在前進,在後退,可能在打轉,可能沒有動之類。但這又算不上迷失。


**家庭生活與藝術生活不同的地方,在你的眼內,體驗上,究竟在那裏呢?


到後來,我發現“家庭”作為一種概念,於我而言,是不可能不合適也被自己排斥的。所以,我只會過著與最親近的人一起生活(而就實質條件上)可行的模式。當中,愛和尊重,每每在一點點的積存。而藝術,就像思想的慨念的永久伴侶(或情人),没有生活可言。



**你是看過世界的藝術工作者,在香港時下環境創作,還是在別處創作會好一些?


我有幾次出國的經驗。但所知的世界的人和事,實在很少。當下,我常覺得我的知識和智力,原來遠不夠用。所以,問題不在出外或在香港。
而以往,我想我是在往外走的期間,刺激著自己内在的感性部份。但到了要安心安穩地創作具體的起來,還是得回到自己成長熟知的地方。不過,我知道這情況正在逆反當中。



**有人說,對於一個藝術家,孤獨就是passion,你的看法又如何 ?


孤獨。。。我想不起甚麼來。。。

天堂與我不是中國人

閑談中,友人一說:「到而家才醒覺唔想做中國人,遲唔遲d。」友人二:「遲就遲d, 唔係個個都好似老岑咁。」他一邊說一邊指著我。
我反問他:「你又知!?」
「我係你忠實讀者,點會唔知。」
咁又係。2001年出版,我的「天堂舞哉足下」第200頁,已有這麼的一段:


   但何游對她說,他不是中國人。什麼國籍的人也好,祇要不是中國人。沒有這個一生下來的標簽,所有附帶的東西便可以蕩然無存。失去所有的負累,多麼輕快。自小他便愛橋。他并不愛父母,但愛橋。愛橋,不是常人所想的意義,方便兩地的人可以往來,或橋根本就是溝通的象征。完全不是。橋不是短短的橋,可以望見對岸的橋,而是無窮無盡的,不知帶引他前往那裏的橋。不知名的目的地。對於他,這條橋,與其說是橋,不是說是天梯,通往不知名的空間。總之,他知道,祇要他踏上了橋,前面便是另一個命運在等待他。

這書的背景是港澳回歸,十五年前,我已借主角何游表達在這個年代生為中國人的悲哀。十五年後的今天,情境沒有變,感受上反更強烈。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伍自禎之世界

 
【訪問交流Mode】

今次的嘉賓是港臺知名的影視導演伍自禎。我認識他的日子很淺,不到一年。他接拍華人作家系列,透過一個中間人而找我,我們才成了朋友。完全是緣份,大家一見如故。我對他一無認識,但透過我的作品,他可以一步一步接近我,這才是令我感到驚訝的,因為我一直認為我所寫的只寫給自己看。華人作家系列中的「張愛玲:華麗的孤寂」是他的代表作,觀眾可以看到出,他找資料方面十分認真,鏡頭的細節裏面,就反映出他那不經意的細緻手法,成功地把不同的主觀化成客觀呈現。真正認識他之後,逐漸發覺他是個不拘小節的性情中人。



「張愛玲:華麗的孤寂」可以在Youtube 找到。 以下是有人推薦大家看的一條link:
https://www.facebook.com/wongngalaileona/posts/859937777392734
而他介紹這紀錄片時,是這麼寫的:

1995年9月,張愛玲悄悄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骨灰,被撒到太平洋『無人居住的地方』。張愛玲用了畢生的時間,寫了一個個自己的故事,在現實的人生,她卻選擇孤獨。

很多人覺得張愛玲一生就像她的作品般沉鬱淒涼,最後更孤獨終老。她的離世,傷透了萬千張迷的心,卻牽起了另一番張愛玲熱潮,催化了張學的研究,拓濶了張迷的世界地圖,也創造了另一個張迷的世代。

我們都說張愛玲自己就是一個傳奇,但這個傳奇沒有因她的死亡而終結。隨着她的遺稿和信件陸續出土,這個傳奇不斷廷續,滿足了人們的好奇,也引發了一次又一次的爭論。

這股熱潮,令人不只滿足於欣賞她的小說和散文。她的譯作和劇本,她的英語作品和書信,以至所有和她扯得上關係的東西,都給人四處訪尋,一一挖掘。他們都喜歡從張愛玲的文字去尋找現實中的張愛玲,希望揭開作者神秘的面紗,陶醉在她經歷過的大事小事。

張愛玲無疑是華語世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作家,雖然她最後定居美國,但她和兩岸三地,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就讓我們緊隨她的足印,重訪舊地,緬懷往事,感受她這份華麗的孤寂。


 你為港臺拍了不少作品,對香港現實社會相當熟悉,對於未來,究竟根本看到什麼核心問題?


伍:我看到的是一個世代的悲觀。現在的香港人覺得生逢末世,沒有出路,看不見曙光。對一切悲觀絶望。

世人眼中的愛情,跟你心中的,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愛得自在,愛得豁達,不要捆綁,要來就來,要走也無不安,只願她快樂就好。

你會努力找機會拍一部正式上映及可參選拿獎的電影嗎?

會找機會,但不會強求,也不一定要拿甚麼獎,只想拍得無拘無束,開心快樂。

你搞過出版,在那段日子,帶給你那種體驗?會再搞嗎?

如果不爲吃飯去做出版,實在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雖然在香港實在很難做到,但我還是當作一個興趣去幹,當然,要儲夠錢,才可偶爾做一次。我沒有停止呀,只是稍作停頓。

在生命中,開心快樂真是這麼重要麼?

絕對是,希望甚麼情況下,都可以開心快樂,也希望見到身邊的人也開心快樂。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換血新氣象






【吹水閑談Mode】與友人閑談,自不然談及臉書。
他直率這麼說,「你老哥設限臉友數量,不超過七百,實在
有點問題。」
姑且聽他說下去。
他繼續說,「我意思是,日子一久,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人,會變得一湖死水噃。」
我企硬,表示不會増加數目。
他了解我,於是說,「我明白你,讓我提供一個方法。」
點解咁關心我呢?
他見我沒特別的表示,也繼續說下去:「可以這樣,索性換下血。」
「換血?」
他加重語氣,「是換血,反正目前好多人add 你,不如接受新的,減除舊的。方法簡單,把過去時間,絕少交流的,就馬上除名,補上新朋友。數目不變,但新人帶來新氣象呀。」
也有點道理。目前,要add 我及追蹤我的,起碼有二千幾個。
他再說,「其實你拒人於千里之外,不大好吧?」
我還未搭咀,他又開口了:「這是真心話,以我來說,睇你的臉書世界,來來去去都是如此這般,唔換下新人,真係好鬼悶。」
「我....考慮下。」
但,最後他來一句頂心頂肺的:「唔好話我睇穿你,你自己也覺得悶,纔開了個新blog, 係咪!?」
於是我當堂無聲出。
「坐而起行吧。」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美麗與智慧

【訪問交流Mode】


Saby Law 攝


我這個blog,除了轉貼一些臉友的文章之外,今天之後,
會加強內容的趣味性,邀請一些人物接受微型訪問,三至
五個問題不等。
第一次的嘉賓,當然以靚女爲首選。是誰?看過港臺電視的
「好想藝術」,一定知道Ranya 李敏,就是她。其實,在網
絡世界,可以看到她的短片,的社交網上,都經
常會發現她的芳蹤。 大家應該不會對Ranya感到陌生。

**第一個問題: 你在「好想藝術」工作這麼久,你個人對於
藝術的看法是怎樣?

李:對我來說,藝術就是思考和工藝的結合,從作品裏表現
你所在意的人生課題,也是跟自己、跟世界對話的方式。

**第二個問題:  對於女性,美麗與智慧是否好重要?

李:我希望無論作為男性還是女性,美麗和智慧都非常重要,
美麗可以是個人品味的選擇,也可以是涵富智慧而由心生的光
采,所以美麗和智慧於我從來不是二選一的問題。

美麗往往是天生的。以往不少才女,都並不漂亮。

李:所以你所說的美麗,是樣子的美麗?
而我所說的,是一種隨時間提升的美麗,比較像是氣質之
類的。

提問美麗與智慧時,通常是指外表美麗,以及內在智慧的對比。

Saby Law 攝


李:明白,我反而會想,那種外表美麗不是唯一一種美麗。
美麗和智慧是否都很重要,像是問男性俊朗和富有是不是很重
要..這些都是好事,當然都會想要。所以,剛纔,我想不通,
既然美麗是天生的,那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指出重要不重要,意義何在呢?

如果發生在你自己身上,你選美麗還是智慧?

李:美麗,因為智慧可以用後天來彌補。不過,題外話,長得
美麗,我寧可長得有個性。

有人認為,美麗也可以後天的,不是可以整容嗎?

李:首先要有錢吧。

**第三個問題:作為現代女性,婚姻是否應放在最高的位置?

李:婚姻是一個人生階段,是一個課程,你選擇了就等於宣告全世界,你有想學習怎樣長久地跟他維繫一段關係的決心,當然,有些人可能比較想學習跟自己相處。

長久地,有這個信心麼?

李:我嗎?哈哈,從小到大,在戀愛的時期裡,都會間中想一個人待著的念頭,因為我人很敏感,偶然會覺得好累好累,不想照顧別人,不想考慮太多。所以決心好像還不夠。不知道關不關事,我是單親家庭長大,有時我會很想試試建立一個完整的家庭,有時又會想,婚姻,有必要嗎?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圍村太平清醮長卷


【客座Mode】這幅長卷,只看一眼,便入迷了。是作者Ricky 的精心傑作,他把圍村太平清醮儀式的三天過程,一一用畫筆記錄下來,畫中人物各就各位,巨細無遺,不可得多的,全卷的尺寸是:約21吋高102吋長。





與他談起清醮文化時,他這麼說,「香港圍村文化有沿遠流長的特色,特別是太平清醮,在本土仍保留了古時的傳統習俗,尤其是大陸文革之後,本地的圍村幾乎成為了鄉村文化的孤本。其次在整個太平清醮的活動中,實際是昔日族群的勢力顯示,當中有很多「內容」及密碼,當然在現代社會這種隱含意味已不太大,但從解讀香港早期血緣及地緣所形成的族群社會中,這些鄉間活動實保留了很多當時的點滴,即使當興趣去認知,也是十分有趣的事。不過,首先最好認識了整個儀式的「神話意象」,那就會更參與得津津入味,這張長卷就是一張導賞圖,希望介紹太平清醮這個精彩的RPG game ,帶動更多人參與。」

真該打,大半世人在香港,竟未參與清醮一次,大概原因是個性不喜歡群眾多的活動。不過,這次決定請他到時通知一次,一定要親身體驗一下。

現代詩編號:D7689



政府用「全港沒有位」做借口,不准舞台劇《案件編號 D7689》掛橫額,真係忍唔住笑,但笑完之後,忽有靈感,
決定寫番首新詩,就叫編號 D7689,對,這是我的詩作編
號: D7689。

編號 D7689

點解叫編號 D7689  因為
啱啱係寫到第7689首
D 呢?我的詩集係《詩大調》
有機會再版時,一定把C 改為D
次序會稍作移動:大D調789
我忽然覺得世界已無需寫詩
或人人都可以寫詩
寫詩就係咁簡單: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D7689  大D調789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不清的排浪

今晚的嘉賓是重量級人馬:身在異地的不清。
真名是李清華。百份之二百是詩人。
他的詩集快將出版了,很特別的名字:《卌二排浪》。
「卌二」代表什麼?42,詩人告訴我,他原本預計
這本創作,要到42歲時才有機會出版,料不到,提早了一年。
但,事實上,42是一個神秘數字。
話說唔記得我與他幾時認識的,卻在一年他在我主辦
的「香港本土文學大笪地」網站的現代詩比賽獲得冠軍,
他回港拿獎,我們見面了。之後,我們又兩地相隔。幸
有臉書,時間和亂離的長短是不成問題的。
而這次貼出來的一首(其中有些字句經常作者本人修飾),
也是當年在「大笪地」網站刊過的,那些歲月,很熱鬧,
引來不少詩友的討論。
今天讀來,情懷豐富得多。很明顯,詩的最後四句,
是因年前雨傘運動事件的觸動而寫的。收結得恰 到
好處。「把死亡降於秋天」這句,我就念了好幾遍。
多謝不清的賜詩,預祝他的《卌二排浪》,在
現代詩壇做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排浪。




只不過是異國人民遊歷過後所購買的明信片


沙上的腳印是我的而你的
早已典當給海浪
我們曾經在貝殼中醞釀愛
一同扯下天空的綿被取暖
你揉搓如星的毛球
靜電點燃指尖
「好痛!好痛!好痛!」
相信我
相信背後那座都市的夜景只不過是異國人民遊歷過後
     所購買的明信片
而其實我們絕對不屬於那裡

而你曾經嚮往騎著蛇行般的列車
剖開濕潤的沙泥
然後不停灌水、堆疊、拍打
住進無窗可開的沙堡與大宅
來自外太空的Little Blue Men侵犯的時候
你推開那對喘氣的門
跑到護城的橋頭
以西部牛仔那股低沉的聲線喊著:
「P=A=S=S」
之後,那些人繼續順序叫牌
直到你的紅心因為鬥不過幾枚血
     紅的鑽石而放棄了一盤無王的橋牌困局

房間太亂而你已找不到打掃的公因數
你關掉叢林的螢火蟲
Banksy就站在我們的帳幕外為你噴上一對明亮的假眼
「你在那裡? 你在那裡?」
我們摸黑前行
為到達目的地而作出必然的妥協
風吹翻了,狼叫和鳩鳴
蕪雜的野草於我們的並肩處開出白色的蒲公英
而當你決定私潛
噴霧將被釋放

那是唯一的時間,他們
意識到他們身上黃色的救生傘將要
張開,把死亡降於秋天



可柔可剛的金牛座


 金牛是剛柔兩極的一個星座





先祝賀金牛座生辰快樂。金牛座,主星是金星。從傳統上,要與天秤座分享,即是一星事二主。可是,金牛與天秤的特性根本是天淵之別,金星豈不是「星格」分裂?

古人占測金木水火土,但天上怎會祇限五星,於是不能不一分為二了。但,逐漸發現更多的天體時,才開始分工,像木星,古時同是人馬與雙魚的主星,有了海王星之後,木星便可專心主管人馬。

到今,金星仍暫要兼事二主。可是,以個人經常測驗所得的心得,金星獨歸金牛,是百分百,主因之一:金牛的對面是火星管的天蠍,火星(陽剛)與金星(陰柔)相對或對峙,是合理不過的,至於天秤的主星為何,等待時間去解決了。

未知對方的詳細的出生資料,往往是不能單靠出生時太陽落在那個星座來作判斷的。例如,大多數的金牛具有固執的特性,但也有不少例外,因為太陽之外,還有其他行星。太陽附近的水星金星隨時會移向左右兩邊星座,即白羊或雙子,於是,雖是金牛,卻可能兼有白羊或雙子的個性也。

金牛座,不論男女均有無限柔情的一面,這是事實,加上他們的忠誠,往往成為大家愛追逐的理想伴侶。但要提點一下,金牛其實有其暴烈的一面,從思想到行動,有時還接近殘酷、專橫,適當時候爆發時,令人吃一大驚的。

積尼高遜,好好先生的樣子,當他演像《閃靈》這類的凶暴角色時是最令人折服的,一副女人臉的莎士比亞,他所寫的人性醜惡殘酷一面的劇本,最為人樂道。碧咸是球星中愛家庭的典範,正是金牛最好的特點,但不可不知,他在更衣室時會判若兩人,臭脾氣是球友中無人不領教過。柯德莉夏蘋,甜姐兒,窈窕淑女,不外是電影中角色帶來的假象,其實,她的愛情生活多彩多姿,一生中婚前婚後,穿插於丈夫與情人之間,不下五、六個之多,可能因放蕩之故,流產也好幾次。看官,上列的名單全是金牛座。

至於希特拉,由於生日介於金牛白羊之間,可能引起爭議,但出名的暴君,不少是金牛座的,如列寧、胡志明、侯賽因、凱瑟琳大帝、霍梅尼等。

金星,一點也不簡單。浪漫柔情的背後,原來充滿暴烈的基因。外表視金錢如命,沉醉飮飮食食,只愛歎世界,傾向生活安穩,但骨子裏,他們滿腹密圈,專注如何改變這個世界,不信,問問康德、馬克思、羅素、維特根斯坦吧。

最後,不能不提臉書主人扎克伯格,孩子臉的他,外型十足金牛,未成名之前,誰會想到,在他內心裏,早有鴻圖壯志,推出了社交網,改變整個網絡世界呢?老實說,要形容狀似老實,保守的金牛座,是十二分不容易的,除非手上已有他們準確的出生資料。

(原刊於明報世紀版)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謝斐的畫與詩

我的確好開心。
建立這個blog 之前,就想過如何與其他部落格
不同,於是靈感一來:不如同時邀請各路人馬客座一
番,轉貼他們的作品,增光一下。
起初,還憂慮是否做得到,因為未必人人會賞面也。
但經過月來的邀約,過程相當順利。感恩感恩。
今次的嘉賓是謝斐,他是一位裝置的藝術家,數月前
還舉辦一個展覽。原來他也是詩人,詩畫並列在這裏,
如果大家還未認識謝斐,現在是時候了。
最近他的專注在拼貼畫,他準備花一年時間完成二百多
張的創作。

先貼他的一首詩,然後是畫作.


《伊卡洛斯與太陽》140804-14-805
  
 
無論我的死 最終是出於自毀還是自衛 那也是我的選擇 在最後那爭扎之中 在那飛翔的時候 而我只是想逃離這世界 言詞或以外的 所有的真實 這是只存在於 我的部份 僅有的自私 卻不是為了 留給妳空白的 像情緒填滿燃燒的包裹 所暗藏那為了讓妳聽見的吶喊 而我本身才是太陽的實體 我注定被自己傷害 而不是因為死神 來呼喚 我的名字 那才是我於空中熔化的雙翼 而有人說那是過度的濫情 卻未曾想過準確拿捏那份重量 在虛無中難以控制的後退 他必須讓自己趺進海洋 讓自己失去色彩 那才是注定的命運 讓日子回歸 那正常的軌道 是需要決絕的勇氣 最終沒有人發現那屍骸 他消失於眾人的眼前 但這不表示他真實地死去 像所有寓言一樣 失去名字才是致命的 而他是為了留下這名字在墓碑上 在明天的東方 重新開始 另一個明天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始歌序言

今晚特別嘉賓:詩人彭彭,他的詩,讀起來,真係澎澎聲,直擊心田。他說寫給100年後的人睇,鬼啋他,我地而家就睇,無蝕底也。





 練習.始歌序言  



我再也再也不會打擾你
這是你夢寐以求的結果
我會好好生活
閒時喝茶拿著保溫瓶
狂風中重組我的悲情
嘗試記住每棵樹的名字
但我不是詩經的無名詩人
我受的教育不識天天見面的植物

我不是你愛的人,其實不太重要。
我們生活在走下坡的城市
街燈黃線令我們神經過敏
是否要忙碌到不停贏下去才感平安﹖
那些學生背誦:
不在沈默中爆發,就在沈默中毀滅!
喝啤酒 是為了雨中榕樹斷根下 仰天發出更響亮的嘆息。

練習期間 一切在崩壞
幾乎一天死一個學生
當學生知道無力移民 打不倒北方最大黨
小確幸與成就大業與他無關
不如「墜樓」早早完結
其實不太重要 我愛的人不愛我
入獄的學生,說:「我不過從大監獄搬到小監獄。」

鬧哄哄股市選舉遊行
錯覺生活在民主國家
其實權力從不在我們手中
正如我錯覺你心裏有我
香港居民擅長自欺欺人又欺神
溫水裡悶聲討生活 示威裡行禮如儀
覺醒的學生入獄,說:
「我是戰俘,不是罪犯。」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豬圈裡 自欺欺人小確幸
七十年代認賊作父
八十年代相信屠城政權
九十年代迷戀財富
千禧後 揮舞龍獅旗 我們不得不承認:
白人寵物比中華奴隸更幸運
入獄的學生,問:
「我出來的時候,香港會更美好嗎﹖」

在這鐵窗的年代
靈魂不是太乾就是太濕
抒情有如派膠
我竭智殫精,濺擱春天潮濕的牆壁,
其實不太重要。我們生活在走下坡的城市
女學生向世界宣佈:「I DON’T NEED SEX
BECAUSE THE GOVERNMENT RAPES ME EVERYDAY.」

滄桑二十七年
我明白福音書不談愛情的原因了
當我們明白生命 就明白愛情
你疑惑既然如此 為甚麼還說個不休
因為 我愛的人不愛我 是我生命的痛
作為開場白,唱一首歌為我們祝福:
「攔路雨偏似 虛構的雪花
花瓣鋪滿心裡墳場 才懂得接受
沿著雪路浪遊 原諒我不用一生一世等一天
也許只能如此 我會成為你最牽掛的野孩子
承受太高傲的罪名 荒野前塵硬化 像石頭
離場的方式是否有點轟烈﹖
帶你徘徊於我的雨中
帶你去品味我最愛的咖啡
我們一起練習最美的課題吧。」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再不是讀書人

書在燃燒


生逢亂世「讀書人」已不成讀書人


(原刊於明報周日讀書版)


粤語片常常看到的一幕,老媽子教仔:仔,要好好地讀書,否則大個左會做乞兒呀。


時代變了,變得好厲害。要界定讀書本身或帶來的價值,恐怕不容易了。近年來,不少「學歷見頂」的公眾人士所發表的言論,不單剌耳,還完全不似人話。最近熱話的「十年」和「機場事件」,有頭有面的「高見」,便「高深」得「莫測」了。一個說,電影是產業,是要養活人,不是用來發泄私人情感。另一個說,仔女有難,父母馬上伸出援手,是人之常情。


就算用他本人的尺度,「十年」大賣,賺大錢,的的確確養活人啊。究竟他在罵「十年」什麼呢?好一句人之常情,見到靚女,情欲難禁,所以把她姦了,也是人之常情。大姐,問題重點是守法。特首不能隨便因私事而「特事特辦」,這不是人之常情,這是知法犯法。


一個是博士,一個是專欄作家,他們讀的是什麼書?啊,原來,讀書已非「唔使做乞兒」的尺度;原來,作奸犯科的人,不少是飽讀詩書。很明顯,罪不在書,而是在人,人之品格,人之德行,更在一顆能辨是非之良心。忽然想起當年李小龍在電影的對白:「我雖讀得書少,你地唔好蝦我!」時到今日,「蝦」人者,反每多是這些所謂「讀書人」。


看到一個網友這麼寫:「何必嘥氣,佢地收左錢㗎。」一語道破。原來錢不只令人講違背良知的話,君不見,有員工突然被炒魷魚,有高官朝秦暮楚,更有人把自己作一個180度的華麗轉身嗎?「都係揾食啫」。原來如此,有食有住有呼吸就是「人」了。起碼,大家開始明白到,做乞兒與否,再不是讀書與否那麼簡單。

不二家題字

今天特別開心,因為收到臺灣詩人范家駿傳來的墨寶,
他答允了為我的blog 題字。
終於成事,非常感謝,我的榮幸。
我們第一次在臺灣碰面時,他的筆名還是不二家。
今天他已不再用了,但在我心中,仍喜歡稱呼他不二家。
不二家筆下的憂鬱甜品這四個字,風格獨特。
一個「憂」字,似淌著一滴淚。
「甜品」之甜,我就看出倜儻的品味。
似憂非鬱,或似鬱非憂,甜而帶品,品而帶甜,
正是我這個部落格之格也。

諸事不宜

我的blog, 與其他的不同,久不久便邀請臉友轉貼作品,以光篇幅。
今天嘉賓是黃潤宇,見了一次面的女孩子,還約了她寫詩。
這次她又答應,謝謝。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文學道路



2009年寫的舊文(原文刊于<文化現場>#20期)




文學道路將通向雲端深處?

從個人的爭扎到公眾的漠視












美國作家Paul Auster(代表作<紐約三部曲>)憶述他為何手不離筆,皆因年幼時有一次苦等球星偶像簽名,到真的可以站在對方面前了,竟然發覺身上沒有筆,急忙中向身邊的人求救,但他們也沒有,結果機會消失了。痛定思痛,他對自己發誓,以後天天要筆隨身。筆在手,自然想到要寫下些東西,就這樣,成為作家了。


另一位暢銷小說家Stephen King,他因先沉迷壞劣的小說後,于是想,自己會不會比他們寫得更好呢?就這樣,一下筆,便停不了,終成大器。兩個實例,給我們一點啟示,:一心一意立志做作家,可能美夢成空,盲打亂撞,反不知不覺中墜入了‘寫作愛河’。


發生在我身上,也有相近之處。當年原子筆還未面世,墨水筆笨重,又經常漏墨水,只有寫日記或情書時,才會找它出來。我不是因為筆不離手,才愛上了寫作,也不是愛讀壞劣的小說而產生靈感(根本當時不知如何分好與壞)。回想起來,起初,只是模仿,接近抄襲,目的志在可以在報章的學生版刊出。原因就是受不住氣,因為有位同學老是拿著刊出的作品,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于是我想,難道我就做不到嗎?于是拿別人的文章,偷一些,改一些,同時創作一些,大雜燴,投稿去。


奇蹟地被刊了出來,總算吐氣揚眉,但這是可一而不可再的行為。到這個時候,大概個性到底決定一切,不愛運動的我,在五十年代,既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卡拉OK,電子遊戲?天方夜譚。這樣,我只好找課外書本讀來消磨時間。也許真是讀‘卜卜齋’時正式上香拜過孔夫子,與文字結了緣,拿起《中國殺人王》、《牛精良》系列的市井小說便愛不釋手。追看我是山人的《洪熙官與白眉道人》之後,文字帶來莫大的好奇心與挑戰。不過,到我有機會接觸到屠格列夫,羅曼羅蘭,才突然開窮,原來講故事的後面,還隱藏著大大小小的人生意義。


一口氣寫了個長篇《地的門》,辛辛苦苦自己騎單車向報販發行,與朋友合資搞刊物,那些日子,真的,仍未想過有一天成為作家。杜拉斯在其《寫作》提出的寫作狀態,真是一語中的,她說,‘我始終相信孤獨無所不在,它占據了一切,和大家一樣,沒有孤獨便無所事事,便不再注意什麽東西.那是一種思維方式....’大概是當我感到孤獨的敲擊時,就想,我要說一些話,希望別人傾聽我說的是什麽。到《文藝新潮》的出現與投入,才開始認真摸著石子過河,濕著腳決心走上寫作的道路。


好了,如果我成長于九十年代,進入第二個千禧年,可以肯定地說,我的作家夢,早就不知飄往那里。今天寫稿不能謀生,作家的地位,大大比不上歌星,議員。。。他們說,人人都可以是作家,只要識寫字就得,寫錯字也無妨,包括傳媒在內,價值觀明顯不同了。雖然香港已有了大會堂,中央圖書錧,藝術發展局,還有文學節,雙年獎等等,然而,社會已變了,面對著政治和經濟的殘酷現實時,香港人的心態不得不變了。年輕人打機,吸毒;報紙傳媒全線為娛樂界服務,炒股炒樓深入成年人階層,若說文化生態正奄奄一息,未免誇張,像目前如此畸型/扭曲的環境下,一如生活在盲流感之下,病菌纏身,生氣難得一見,這個說法一點也不過份吧?


在那些日子,作品獲刊登的機會的園地,無處不在,不單是報章,還有不同風格的刊物,要數真是一大堆,周刊的,半月刊的,月刊的,可不是嗎?在報攤我們還可以看到文藝性刊物擺賣,而不是目前的五花八門的公仔書與八卦雜志。最重要的是閱讀風氣,每天上班的公車上,乘客多是埋頭看報睇書的,今天的景象是雙機天下,即是遊戲機與手機,還要眼睛盯著車廂內的屏幕。靚模出書,錯字連篇,依然暢銷,作家夢在她們的身上才是直通車似的。


還有,如果我是他,我會怎樣呢?他,兩年前認識的,一個剛大學畢業的青年,獃了一年才找到一份工作,一天工作至少十小時,周六依然要上班。他愛讀卡夫卡,加謬的小說,羅蘭巴特的評論,沉迷杜魯福的電影,以及幾本解構哲學書,他問我,‘如果我不懂思考就好了。眼前如此的一個社會,前面還有我可以走的路嗎?’我不好意思再叫他繼續寫詩寫小說,雖然從他過去的作品,頗見才華。最近,我才知道,他的父親被領匯逼遷,小店生意再不能撐下去了,禍不單行,他的母親一夜之間成為雷曼苦主,我再在街上遇見他時,整個人憔悴了,幾乎認不出他。他說,‘明年我要隨公司北上了。但我還未決定。’我明白的,他一直對內地的政治實體不滿,如今為了生活的惡劣環境,他對一切屈服了,他還可以選擇一些什麽呢?我無言。所以,我說,如果我是他......文學是一棵植物的話,今天的香港,根本就沒有栽培這棵物的土壤,更不要說充份的陽光和水份了。


邱立本在[香港七十年代青年刊物/回顧專集](策劃組合出版)上說得好:"那是一個前電視的年代,六七十年代,香港一輦年輕人的想像力翅膀,飛進了文字的空間,恣意地背叛制式教育的一切,閱讀一些父母或老師認為無益於考試的書刊....這一切都從文字開始―――我們是文字的孩子."


到今時今日,文字的孩子還會有生存的希望嗎?其實,文字孩子還是不夠的,如何成為文學的孩子呢?


我個人走的路,從五十年代到今天,漫長的旅程,風風雨雨都經歷過了,要改變方向也無能為力了。過去我們一起上路的,相信還認同海德格爾在[林中路]的話:"作品存在包含著一個世界的建立."信念仍在:從萬物中引出自身,確建一個現實世界之外場景.我們是"敞開者"啊(里爾克語)可是,眼前成長中,仍對文學有所依戀的年青人呢?


眼前成長中,仍對文學有所依戀的年青人,毫無疑問,正面對著一個數碼化的年代。有關影像方面,多年前已掀起了一場革命,在不久的將來(短者三年,長者不出五年)數碼技術肯定殺入文字出版界。即是說,未來的閱讀習慣,閱讀方式,以及出版成品,將會有徹頭徹尾的改變。


可以想像,這次變天,是史無前例的,直接影響作者與出版商發行商之間的傳統關係,書籍的實體形式會逐漸消失,代之是電子書閱讀器。也許有人擔心我們未必這麼容易接受,是嗎?想當年,電腦網絡面世不久,何嘗不是有人懷疑過大家難以適應,結果如何,現在大家有目共睹了。


自從出現了網絡之後,文字的世界一天比一天變化中。文字/文學的孩子已無需手不離筆了,而是對著鍵盤,滑鼠,以及屏幕,TO BE OR NOT TO BE,到了最後,還是沒有選擇。事實上,眼前blogs滿布虛擬空間,已開始大量生產了個人說話權欲。從前,隨時發表無門,當今,只要你稍有電腦的知識,便可以透過互聯網暢所欲言了。網路作家的陣營愈來愈壯大,受歡迎的程度與出書作家往往有過這而無不及。


拿書籍實體來衡量作家的價值,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更加邊緣化,面目糊模,尤其當電子書閱讀器大行其道的時候,


Writers are just living  in the cloud, not on earth again.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題材,今年廠家啟動了netbook電腦的商機,已是一個預警。透過網絡,個人的資料數據的傳輸,完全寄存在server上面,術語就是in the cloud,在雲端深處。


作家夢,出奇地完全吻合了,夢不是應在雲端深處嗎?分別在,昔日的作家夢,隨時會成泡影,今天的作家夢,只要在夢中(雲端深處)逗留多一天,成真的機會也相對地大大的提高。


當然仍有人頑固地說,未出書,怎算作家?此言差矣。他們眼中的書這個載體已變了身,他們的書,是在雲端深處,當人們手上拿著閱讀器,這便是新的載體了。人手一部電子書閱讀器,指日可待。現在的iphone以及類似不同型號的觸屏手機,就是過渡期的電子書籍模型了。


當眼見的文字和圖像,都一一數碼化的時候,文學與否,可能再不重要了,只是一個名詞,或放在博物館內其中的一件文物。價值不同了,標準自然也不同了。所以有一次,我對一位愛好寫作的青年說,‘很快,作家已沒有什麽特殊的身份,因為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他明白我的意思嗎?不知道。未來,文字閱讀機會多了,大家都可以濫寫一番,吊詭的是文學的孩子只會發覺四顧無人同路,愈來愈孤獨。只是我沒有對他說下去。


日前做夢,我熱烈期待親身見證這個日子的降臨。不過我更知道,可惜的是,我不可能多活半個世紀。文中提及的所謂‘寫作信念’,還是留在雲端深處好了。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孔子與占星

星海觀瀾之25

孔子早已驗證:人命來自天根


(原刊於明報世紀版)


談到命,有人怕談,有人不屑談,也有人戲談,說到底,不少人的反應是:命理是迷信的玩意而已。但我認爲,不妨一談再談。


首先,問心,大家可曾嘗試過對命作深入的思考呢?從「命」這個字開始,具有三個流程的。
1、命根,有命必有根,像植物一樣,根就是命的「過去」。
2、性命,有命必有性,性代表人生之欲望,性就是命的「現在」。
3、壽命,有生必有死,最後結局難免一死,死就是命的「未來」。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論語:「堯曰」)提及命時,孔子這句話是經常被人引用的。但很少人再引下去,接著還有的是:「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作爲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怎能不去探知人身的本質呢?原來問題在:不是人人都可以辦得到的,所以,同時要知禮爲何物,要知言的重要性,這個「知」字,就是修持,不可浪費生命,換言之,如果混沌中度過一生,只不過塵世中的微塵吧了。佛道中人,常叮囑眾生,重視人身難得,人身寶貴就是這個意思。


「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這是明代文學家宗臣回劉一丈的中的話。直接地指出生而爲人,就必然有命,既然有命,自然有道有理可循,他認爲,先要守著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這個認知,當然十分重要。先要認知自己到底是什麼,纔能有基礎,如何守著自己的本分,即是說,當你認知你的存在與周邊的生活環境,纔能想辦法如何面對與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個「本分」的深層意義是,正如我常舉的例子,當你的本質是木,就切勿妄想終有一天化成金,反之亦然。何不先認知木之本質爲何,從而設法發揮木性之優良的一面呢?


命這個字,從令從口,這是普通的折解。在我個人的體驗,其實,這個「命」字,是象徵「人」對生命之「叩」問。我從何來?我往何處?爲何而活?也爲何要思考,爲何伸延創作?正因爲連串的叩問,人類纔產生了哲學、藝術、宗教、科學等文化。


戰國年代,孔子談到人生時,已爲大家留下了成長的時間表,他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樣的階段,其實與我們太陽系中各行星的次序,不謀而合:初生爲人(日、月麗天,新生之象),第一個階段就是志於學(水星,代表思想),三十而立(金、火,陰陽互調,成人之始),四十不惑(土、土攜手,結果之時),五十知天命(天王是命運之神),六十耳順(海王,藝術至高境界),七十從心所欲(冥王,已達化境,領悟死生之謎)。古人愛說,天人合一,也正是這個意思。人身的小宇宙,就是天上大宇宙的反映。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名字是一個位置

今日的嘉賓是Ricky, 他看過了「跟矛盾旅行」,有感而發。
我也有相近的想法。
生逢亂世的今天,真正的英雄反無用武之地,於是,眼前的盡是狗熊,愈垃圾愈當道







「人人都怕死,
我怕死,
你怕死,
但不知道甚麼時間,
我們站在那個位置上,
就沒有選擇,
誰知道?」
上兩個星期我寫箭士柳白猿時,
一開頭就寫:
「柳白猿不是一個名字,
而是一個位置。」
所有人站了上去,
就會成為一個特定遭遇的一個人。
是英雄是流寇,
都可以如此成就。
從來不是英雄造就時勢,
永遠都是時勢成就英雄。
「根本,
沒有人準備好。」
長毛再喝下面前的酒。
早幾天我也和CEO爭拗過這問題:
「即使多大理想,
這個時代就是欠了肯犧牲的人。」
CEO一時語塞,
可能她也一下子想不出香港有這個人。
反而,
想不到長毛會坦白:
「他們說長毛老了,
Out了………」
夜未央,
曾主席輕沾杯酒:
「太沉重了,
轉個話題吧……………」
或者因為這樣,
我們才需要一間叫夜吾夜的酒吧,
需要一個離現實遠些,
一個關於
吸血殭屍的故事。
那裡面被吸血殭屍咬過的人,
都會誓死效忠,
像智取威虎山的的楊子榮,
站在那個位置上,
人就自動上身,
成為眾人心目中的英雄,
日後被人千呼百頌,
他當時有沒有準備好,
看起來有,
但真相是甚麼?
只有他知道。
而,
我們僅知道,
楊子榮在勇擒座山雕的後一年,
在一場打土匪的普通鎗戰中,
因天氣太冷鎗的板手卡住了,被對方一鎗了結。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十年

書在燃燒


《十年》帶出藝術面對群眾與政治的議題


(原刊於明報周日讀書版



毫無疑問,近日我們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十年》。當這部電影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後,來自不同界別人士的談論,簡直鋪天蓋地。


作爲一部電影,《十年》的藝術元素佔多少?便是近日令人無法避開的論點。電影會各評審的「最佳」,是基於那些凖則呢?如果「創意」是藝術的主要元素,那麼,《十年》的「創意」究竟是指那一些呢?


《十年》是公開放映的,有人甚至說,在Youtube 也可以看到。既然如此,《十年》的水準高或低,因個人的主觀各有不同,當要談論時,恐怕是全無止境了。


但不能不承認,在這麼的一個特殊的歷史空間,《十年》的命運,不單止在藝術與否,而是整個事件陷入了人所共知的「政治漩渦」之中。從而,我們赤裸地看到,極權政治是如何粗暴地改變我們周邊的人與事 。一部電影,一本書,一個人,當他們站在雞蛋這一邊時,便無可避免地處於一個看不見的地震帶。政治就像一度過濾門,穿過之後,人變鬼的例證,無日無之,而鬼只會更加是鬼。所以,我們想知道,當《十年》洗掉政治色素,會變成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


從這次事 件,我還看出另一個問題:群眾vs藝術。隨便拿一部世人定論的藝術電影,在露天廣場如沙田區公開放映,會出現什麼的場面?聽到許多看過《十年》的人們說,「我有共鳴啊。」在場看經典藝術電影的觀眾,如果沒有共鳴的佔多數,到底會不會影響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呢?哈哈,共鳴是「大晒」的話,就出現這個現象:一切暢銷的東西,應該放進殿堂去,而所謂藝術作品,置之高閣如博物館之類的倉庫好了。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天生我材

星海觀瀾之24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深層意義


(原刊於明報世紀版-8、4、2016)


人類與其他地球上生物不同,最大的差異就是能夠發明文字,借此交流,纍積記憶,留下思想文化的記錄。中國古代神話,倉頡造字,被形容爲天地動容,鬼神同哭。從聖經,我們就讀到巴別塔的故事,上帝根本不想人類統一文字,於是安排不同的語言之誕生,來自不同區域的人類,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各自溝通就是了。


說起來,對於語言文字的接觸,是因人而異的。上帝萬能,上帝造人的話,就應該知道的事實,不同的人,不同的基因配搭,自然出現不同的反應與成長。從現實的觀察與體驗,對文字的喜惡或因緣,的確是因個別的取向有所分別。我認識一位朋友,自小便愛拿著一本書作伴,讀小學時,便搞同學刊物,那個年代,用鋼筆臘紙,便可以自寫自編自印。之後,中學的階段,也看了不少書。大學了,我期待他創作更上一層樓,可是,不如所料,畢業後他選擇打政府工,之後,再看不到他繼續寫詩或小說了。


曾經親耳聽到,一個女學生說,一入書局便頭痛了,壓惡之情可見。另一位朋友,平日真的很喜歡看書,不同種類的書,但,她沒有做作家的野心,閒來寫一些,只是自娛吧了。做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或其他藝術家,這條路上,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因爲有好複雜的客觀因素。


在星盤上,代表思想,文字的是水星(所謂文曲文昌),水星與日、月會合的人,大多數都愛閱讀,自少不會對文字產生抗拒之心。但如何在文字世界中,出人頭地,就不能靠看水星的位置這麼簡單了。


一篇出色的文學作品,除了文字基礎穩固(水星)之外,是需要想像力(海王星)、技巧(土星)以及人生視野(木星、天王星)的配合。即是說,水星,太陽、月亮與上述四星,要適當地交融,纔能夠建構出一個格局,這纔是重要的。


最後,決定性還不是這些,而是機會,所謂時間,所謂運氣,一個優秀作品,能否當下被世人接受,就不能只看個人本命的結構,還要看流年所帶來的微妙機遇了。




我一直相信,也得到不少驗證,藝術氣質,天生是必然的。所以,是不可以「督教」或甚至「引導」出來的。天才就是天才,手指有長短,山有高低,海分深淺,在人群中,智愚定位,就是很自然的一回事。不過,愚者有愚福,天才可能苦難多多,或,這一項目是愚,另一個項目是智,也大有可能也。原來萬物各有天地,寫不成好詩,沒有什麼大不了,正如有錢佬無你份,難道要了卻殘生乎?


所謂看透世情,就是指,各守崗位,認識本份,然後做好本分,可不可以向命運挑戰呢?可以,當然可以,在神話傳說中,抵抗命運的英雄罄竹難書。但,必須記住,先自問有這份堅持的能力嗎?能夠懂得自問,就是認識本份的第一義了。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花間一壸酒。。。。





最近,臉書洗版,有兩個主題,其一是張國榮忌辰,
其次是十年獲獎,但我的反應是零,沒發一言。
其實,哥哥的生日跟我一樣,九月十二日,理應多多
少少參與一下。沒有,連貼一首他的歌也沒有。他的
歌好好聽,不貼與此無關。
十年獲獎消息,更厲害,引起從未有過的「言論橫流」
,各有各觀點,令人眼花撩亂。
於是,原來,我發覺,我就怕湊熱鬧。最明顯是,一見
到食肆門前大排長龍要等位,掉頭就走了。沒有任何理
論支持的。「量」從來對我無影響,正如朋友圈,就反映
出來:數目愈來愈少。朋友說,「你享受孤獨。」又不是,
好似四人行,許多時候,才是一件樂事。所以,在命盤上,我的水星是孤零零的,變成了「華蓋」.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文人手稿展

從手稿展覽回望爬格子之滄桑






書在燃燒


從手稿展覽回望爬格子之滄桑


(原刊於明報周日讀書版)


香港文學生活館主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作家手稿展,展出日期已開始,延續五個星期。主辦者接觸我時,希望我能提供一些手稿,我就感到有些爲難。原因好簡單,我轉向電腦打字創作,已接近廿年歷史,何來手稿?


沒錯,過去爲不同報館,寫過不少專欄,未有傳真機前,在排字房排妥後,便會被丟掉了。今天很少人會知道,就算有本事找回來(當然無此可能,除非你在排字房現場),都已成「碎片」,因爲許多時候,爲了爭取時間,一段稿會被剪開,分工合作。有了傳真機,沒錯,原稿在手,便習慣完事便棄掉,無眼睇也。


我好努力好努力,纔找回了當年未寄出的詩稿。所謂當年,半個世紀前了。詩稿抄得好小心。因爲寫來準備寄給女孩子的。記不起什麼原因,沒有寄出。正因如此,纔可以幸存下來。我手稿之難看,是報界中名列三名之內的。第一是馮鳳三,第二是簡而清,而我就排第三位。我們三人都是各報「黑手黨」(排字大佬的尊稱)的黑名單,他們會頭痛無比,通常要找來專人「服侍」我們。今天睇番原稿(還有一篇幸存),龍飛鳳舞,與其說是中文,不如更似日文。不認識我的朋友,還以爲我臨過行草,當然不是。我的毛筆字尚可,完全是從先父身上偷師。所以,每年都夠膽寫下揮春。奇怪,毛筆在手時,便進入另外的境界。

當年的我,常說,手上沒有原稿紙,就無法「爬格子」,而今天,恰恰相反,對著原稿紙,靈感盡失,變了沒有鍵盤,就寫不出東西來。「爬格子」這個代表寫稿佬身份的專有名詞,肯定被淘汰了。忽然想起,那個年代, 爬格子之王,當數倪匡,他下筆如神,一小時可寫五、六千字啊。

電子訂閱。。。。。

老實說,現在訂閱紐約時報,費用已十分便宜。
一個星期纔港幣十九元。好幾次,
都想付費支持。但,平日在網絡海洋要看的東西實在太多,
根本再分不出時間,看新入來的東西。
怎辦呢?對於傳媒網絡,這也是一個困局。
這與費用無關,而是如何吸引讀者非扭不可,纔是最主要的。
外圍實在有太多的免費資訊可以選擇。
 https://subscribe.inyt.com/FB17W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亞視再無法與殭屍約會

亞視雖然自稱代表香港良心,最後,還是無法
保持「永恆亞視」了。
在我的心中,代表亞視永恆,應該是「我和殭
屍有個約會」這劇集吧。萬綺雯演的馬小玲,
稱得上深入人心。

我個人尤愛聽其中一個主題曲:「愛在地球毀滅時
」,這個版本男歌手,唱得令人失望,我喜歡的是
馬小玲的獨白,萬綺雯念來十分感人。第一集當然
最精彩,第二集還可以,到第三集時,已失去光芒
了。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一機衫的時間

我沒有類似的感覺,但讀後有他媽的過癮。
於是想,人生在乎什麼呢?
真的是一盒三千塊的拼圖?
我還是想,想想想.....恐怕想了一晚,還是繼續想下去。
可能不是三千塊拼圖,而是實實在在的三千塊 money.
(謝謝Sindy 同意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