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香港書展的虛火繼續上升

書在燃燒


書店萎縮與書展虛火的對比


(原刊于明報周日讀書版本)


近月來,最引起港人談論的,就是銅鑼灣書局事件,過程扯上了政治,更涉及自由與人權,這些話題已有太多人表述,他們所糾纏的,都是我個人認知以外的東西。我只聯想到一年一度的書展,以及不斷結業的獨立書店。


大家都明白,書店蓬勃,可反映出地區文化現狀的一個面貌。不過,歸結到底,真正爲文化而肯作出犧牲,在像香港這樣的社會,簡直是鳳毛麟角。出版的背後,只是一盤生意。就香港的特殊環境,算是生意,也不可能成爲大生意。銅鑼灣書局出版或出售的書刊,純是反共或愛國的動機嗎?看來,不外想找出一條暢銷的出路吧了。


同樣,歷年的書展,對香港文化究竟有多少貢獻呢?希望有關人士可以提供一個正面答案。不妨從另一個角度看:究竟那一間出版社,除了出版流行暢銷的書刊外,同時願意協助具文學藝術價值的小眾,完成他們的出書夢呢?


當大家發現,連發行公司許多時候對非主流書刊敷衍了事或甚至拒發的時候,就明白到,無論表面如何風光(如舉辦藝術節、電影節及文學節等等),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塊文化沙漠。當局就手旁觀,出版公司提不起興趣,傳媒本身也只會在熱風中起舞,說是數十年如一日,說來也不算誇張。偶爾閃出一些光芒,只是來自個人獨力奮鬥的成果吧了。

歷年積弱之故,始終無法培養出大眾閱讀文學,欣賞藝術的氛圍,椿柱不穩,徒具大廈外殼,是沒有用的。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單靠雞肋式資助,裝飾門面而已。加上網絡數碼的衝擊,文字世界已變得滿目瘡痍,再加上政治因素,見到的場景實在·慘不忍睹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